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董事长刘学民在第二学期期末教职工大会上的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董事长刘学民在第二学期期末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2017年第一学期的各项工作即将结束,今天的会议就是总结工作,安排部署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今天参加我们大会的还有2017年新入职近百名新员工,在此,对大家加入城科这个大


念新思想新战略,准确把握新任务新挑战,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为此,对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提几点要求(简称“九个坚持”): 一、坚持从严治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一流的大学。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高校导正办学方向、筑牢思想基础、提供价值引领,才能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民办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我们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创办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坚持立德树人,提高育人质量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夯实立德树人的基础。 师德是为师之魂,师风是为师之本。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西汉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何做人、做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有人格力量,而这种人格力量以人格美学角度,在中国常常是“人品”的代名词,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提倡“一种牺牲和奉献精神”,以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行为准则积极影响学生。高校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可诠释为遵纪守法,品德高尚,【重庆中专毕业证样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十条师德禁令”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建设;要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挖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只有让我们的教师队伍拥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全体教师做到相互配合,和谐互补,才能共同创造和谐的城科,才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和谐社会。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重要的内涵是能力、知识和素质的结构,我们要通过优化与改革课程体系去构建学生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结构。学校要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与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强化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重庆有哪些中专学校】的提高,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特色。构建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坚持强化“生命线”意识,切实做好招生工作 没有规模就难谈效益,没有效益就无法发展。今年市教委下达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的招生计划共计6000多人,在同级同类学校中是最多的。 面对社会对民办高校的片面认识,加之今年大面积的开始执行二、三本合并录取的竞争压力,还有些省份先选专业再选学校的改革,对民办高校带来巨大的挑战。学校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做好招生工作,确保办学规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强化“招生是学校生存发展第一生命线”的意识,增强做好招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员参与、群策群力、抓住机遇,创新手段,拓宽渠道,扎实做好2017年招生工作。 四、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人才是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我们要在思想上树立“人才是学校第一资源”的理念,在思想上重视人才,给予教师充分的认同感。只有树立这样的观念,以及优越的引进政策,才能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学术骨干及不同高校具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前来工作。 当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师资队伍结构仍然存在学源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多方面不合理现象,职业道德与素质结构还不适应学校的发展,仍需继续加大力度改善和优化,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要坚持“外引内培”,结合学校的实际,完善和优化措施和政策,出台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优秀人才的培养和稳定措施,切实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满足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五、坚持扶优扶强扶新,推进学校专业建设 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学校在土建大类专业招生规模呈现下降趋势,在机电类、经管类、艺术类等专业招生规模增大。学校的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是否合理要接受社会、市场的检验。今年,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停招专业恢复招生。招生数量断崖式下跌和新恢复的专业都需要在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实验条件等方面科学论证,打造特色,努力开展专业自救。 要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今年4月份,学校建筑学专业以较好的成绩通过了重庆市专家组的特色专业验收。建筑学特色专业顺利通过验收,是职能院、处艰辛努力的结果,更是学校举全校之力,上下形成合力,众志成城的结果;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其余的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造价三个特色专业,要吸取建筑学专业的经验、教训,着力推进建设,做好其特色专业建设中检查的准备,为最后的验收通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申报新的重庆市特色专业的准备。扩大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特色专业建设规模,实现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建设特色专业群、特色学校的目标。 另外,在新专业申报方面要坚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对接重庆地区“6+1”支柱产业和“2+10”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西南经济圈的产业需求,结合集团对未来发展的统一战略,使学校所培、学生所学均能为社会所需。在学科发展上坚持稳定、平衡发展,守住土木、建筑大类专业,重点发展机电、经管和艺术类专业,尤其在艺术类专业方面要积极推动,争取在传媒类新专业申报有所突破。在专业建设上,学校坚持扶优扶强扶新,对优强新专业加大投入,让优者、强者成品牌,让新者成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六、坚持开放合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国际、科技、创意”是集团提出的2017具有引导性、纲领性的主题词,是学校办学发展战略。学校要大力实施高端国际化教育,积极推进师资国际化,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逐步实现培养过程的国际化,在课程的讲授内容、教材、授课方法上与国际接轨;依托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海外课堂的平台,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提升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要进一步深化校际交流。今年是校际交流最大规模的一年,也是大规模组织的最后一年。今后要通过选拔的方式进行。今年新增加了工程造价、软件工程(消费电子产品)、会计专科专业,有近700人的学生分别赴联盟的燕京理工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和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交流学习。校际交流已成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的一个办学特色,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做好对接、细化方案,确保顺利实施。 七、坚持依法治校,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启,教育发展步入新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融合于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的全过程,而依法治校作为学校和谐、规范、科学发展的坚强保障,在学校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依法治校,积极构建学校发展新常态,是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需要,更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去年,修订完善了涉及教学、人事、学生、财务、后勤、安全等方方面面280余项校级规章制度,形成了《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制度汇编》,如果制度的制定得不到贯彻执行,建章立制本身也就沦为“形式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各单位要继续加强制度的建设,切实构建科学制度体系;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夯实照章办事、遵规办事的制度基础。 同时,要开展形式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师生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营造懂法、守法的良好校园氛围。要教育教师依法从教,深化和改善学生法制教育,使师生成为依法治校的忠实崇尚者和自觉遵守者。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尤其要做好学校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依法治校成为行动自觉,在学校逐渐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制度机制,从而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和校园风气。 八、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执行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归根结底就是提升执行力。 我们常谈转变工作作风,也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思想观念上存在浮躁、工作热情不高、敬业精神不强的仍然有之;作风拖拉懒散、浑浑噩噩,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仍然有之;不求上进、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谋发展、创新意识不强的仍然有之;在处理具体问题上缺少灵活与方法,工作艺术功底较差,遇到一些难事、急事经常犯急躁情绪,缺少“弹钢琴”的艺术的仍然有之。 在学校,学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服务对象。为学生服好务,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是职责使然,也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我们每个人,只有始终站在学生和学校全局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把个人的人生事业发展同推动工作开展和学校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准确把握权力观、利益观这个“总闸门”问题,才能科学践行奋斗观、工作观这个“总方向”问题,也才能落实好“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因此,全体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务实重干,求实求效,不断开创学校科学发展新局面。 九、坚持民生改善,建设和谐城科 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都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么多年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朝着学校的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当然,在学校发展艰辛的道路上,也仍然存在着教职工住宿条件艰苦、教学资源紧张等各种困难,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建设。 学校将以薪酬制度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校的基础,大力推进学校民生改善工程: 一是加快实施推动教师及管理人员薪酬制度改革,通过建立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以及考核评价配套体系,有效激发了师资队伍活力(KPI); 二是加快三期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师生生活条件;三期项目学生公寓、教学实训楼、土木实训楼以及后勤保障用房等一阶段工程项目建设,建筑面积近60000㎡,其中1#学生公寓已于6月15日喜封金顶。巴南校区建设方面,已制定了巴南校区总规设计任务书,即将启动修建性详规设计。 三是逐步完成老校区陈旧、损坏的教学、生活设施的改造,不断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今年暑假前,重点筛选了50多项改造项目,最后确定30余项,重点将对食堂、足球场、实验室、路面(白改黑)、校园中湖环境、教职工住宿区儿童乐园等进行整治和修缮;还将新增校园监控系统、泊车自助系统等,切实加强民生改善工程,增强持续发展后劲。IDC机房和网络升级正在紧张施工;中国集成电路陈列馆建设的设计与施工已与相关公司签订合同。这些项目的完成将极大改善我们的办学条件和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老师们,同志们,时光如水,白驹过隙,转眼间2017年已经过去一半了。让我们携手同行,合力共进,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继续向着全面建成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进发,继续向着实现全体城科人的“城科梦”进发。 祝大家暑期愉快,谢谢大家!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董事长刘学民在第二学期期末教职工大会上的等相关问题,怀报招生网从互联网或者官网整理了很多相关文章(含重点学校专业),根据家长和学生的搜索大数据热度观察,为方便考生选择好学校,我们总结了很多信息,欢迎在下面报名后获得快速回复。
相关文章: